最近关于楼市降价的消息是漫天飞,不过此次降价消息的主要方向是指向开发商的新盘,宣扬降价的幅度从10%到30%不等,看上去开发商真的扛不住了,只能通过降价来搞促销了。回想新政初期,开发商信心满满,豪言资金充足,怎么新政才两个多月就缴械投降了?这其中是不是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然而据一些消息称,最近大量的降价消息实际上是开发商故意释放的烟雾弹,主要目的是两个:一是通过降价的消息来引诱那些对于房价不太敏感的购房者入市,这样的话在基本不用降价的情况下就能增加自己的销售额度,回收现金;二是释放降价的假消息后,通过某些渠道来观察购房者的反应,确定自己未来的降价幅度。不排除一些远郊地区的冷门楼盘有一定的降价行为,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楼盘并未降价,只不过提供了一些购房的优惠措施而已,比如说少交定金等。
开发商通过制造和传播楼市降价的假消息来试图购房者的心理底线,为将来可能的降价行为制定范围,毕竟对于开发商来说,目前资金可能还比较充盈,并没有太大的降价压力,但是在步步紧逼的楼市调控政策下,他们也必须提前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降价可能是他们最终的选择,但是至于降多少,他们心中也没有底,降少了起不了作用,根本无法打动那些观望的持币待购者,降多了只会使得自己的利润率下降,这是开发商更加不愿意看到的。正是开发在制定降价战略上的谨慎和矛盾使得他们必须依靠一定的市场信息反馈来确定最终的降价范围,而制造房价假摔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这一个可靠的信息反馈来源。
对于购房者来说,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房价假摔现象,可能会感到头痛,该信谁的呢?笔者的建议是不要轻信一些不知名的机构提供的所谓的房价研究和统计数据,而是通过相对官方的数据建立一个自己的简单的数据库,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你喜欢哪个小区或者楼盘,不妨找出前几月该小区或楼盘的销售价格数据,自己记下来,然后没事就打电话具体问一下该楼盘目前的售价,两者一对比,自然就能弄清楚到底降价了没有,降了多少。这种通过自身实地询价的方式比任何研究机构的房价数据都可靠的多,心中有底了,自然就不会被房价的假消息所迷惑。
对于有购房置业需求的刚需族来说,必须坚信房价肯定会有一个下跌的过程,这是市场规律使然,因为房价本身涨得太离谱了。但是房价下跌的过程肯定很缓慢,在这个过程中不要为各类假消息感到困惑,给自己设定一个可以接受的房价区间,当房价降到这个可以承受的区间时,就实施自己的购房行为,不要指望抄底,毕竟这个底没有几个人能够抄到。
(作者:潘涛 来源:银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