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四,投入数额不稳定。
小刘是工薪族,刚上班不久,虽然收入不高但比较节约,每月有1000元用来进行基金定投。1年后,由于结识了新的女友,小刘开销逐渐增大,每月用于定投的钱只有100元,定投效果大打折扣。
小刘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定投是万里长征,投资额多少需考虑到中长期因素。如果前期投资计划大,后期缩小甚至中断投资,会打乱整个基金定投计划。定投是靠不间断的长期投入,来获取平均成本。如果在高点开始定投,等到低点时又由于经济原因无法维持初始投资额,会大大减小定投效果。
在进行定投前,投资者要确定投资目标,据此目标安排投资金额,并留出一定的资金紧急备用。一般来说,牛市可减少投资额,熊市追加投资,如果资金不够甚至断裂,基金平摊成本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如果投入金额过小,又会导致总资产偏小,对于一项5~10年的长期投资来说,积累资金过少,不利于达成长期投资目标。
错误五,喜欢走极端。
小李刚开始接触基金定投,由于对此不了解,就设置了两年的投资计划,想等两年后把这个钱取出来结婚用。运气不佳的是,小李投资不久,就遇到了为期两年的熊市,基金资产大为缩水,结婚都不够用。
与小李相反的是贾先生2005年初开始定投,5年后,2008年初选择赎回,获利70%以上。贾先生的朋友吴先生2004年就开始定投,长达5年, 2009年初赎回中间经历了两轮牛熊转换,虽然最后大盘指数回到初始投资位置,只是微赚17%。为何吴先生比贾先生投资时间长,但收益相差巨大呢?
对于小李的情况,我们认为由于国内投资者心态普遍比较浮躁,超过1年的投资就当成长期投资。投资期过短,整体市场形势很可能还没发生太大变化,如还是处在熊市或牛市内,这对要获得平均成本的基金定投来说就比较不利。要解决这个难题关键在于投资者本身。由于投资期过短,小李还没享受到市场反弹带来的收益。同时,对于短期内有明确目标的,如两年后结婚,不建议采用基金定投,至少在5年以上才建议采用定投。
投资期限短不能享受市场反弹或上涨带来的利润,同样,投资期限过长,却很可能赎在“半山腰”。贾先生定投之初,恰遇4年熊市的末尾,在经历了 2006~2007年的大牛市,基金净值赚得盆满钵满,高点退出恰到好处。吴先生定投时间虽长,但和贾先生相比,多出的两年,恰恰是两个“熊年”,获利程度相差巨大变不足为奇。
即使是长期定投,如果赎回时点选在大熊市底部,收益相当低甚至负收益的情况都可能出现。在资金使用期限前提前关注市场,选择较好的时点赎回以保障收益。如3年后就需使用资金,在第二年末,市场就已较大上涨,从第三年开始,可减少每月的定投金额,每过几个月减少一部分,最后几个月甚至可停止定投。同时关注市场的估值水平,以判断是否提前将基金赎回。
(作者:清水 来源:银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