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地首只对冲基金的建立,对冲基金将越来越接近大家的日常生活。作为一种基金的细分类别,它将给我国的监管和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
第一宗:杠杠融资放大风险
1999年4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团在反省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CM)濒临破产事件时,得出的结论是:监管层和市场参与者都低估了对冲基金杠杆融资对交易对手和整个市场体系的危害性。事实上,连续的负面事件极有可能使杠杆融资交易蒙受巨大损失,过度损失又有可能引发对冲基金流动性支付危机,继而引发市场恐慌。对于一只从事杠杆融资的对冲基金,当市场出现上述一连串负面事件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备付资金储备和相应的融资能力,该对冲基金在最后只好向其主要经纪商和交易对手违约。
对冲基金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债券卖空、证券回购和衍生交易,而传统的贷款融资方式在对冲基金中极为少见。根据TASS数据库的统计,管理期货、固定收益 套利、全球宏观和可转债套利等对冲基金的杠杆融资比例最大,而刻意卖空、对冲基金、新兴市场和股票市场中性对冲基金的融资比例较低。
第二宗:不利市场环境会导致集中赎回
对冲基金赎回是指投资者在规定的日期,根据约定的办法退出对冲基金投资的行为。很显然,如果市场环境好、对冲基金收益率高,投资者更愿意继续持有对冲基金投资;一旦市场环境变坏、对冲基金收益率降低或者存在巨大风险,就有可能导致赎回风潮。这种情形下,为了满足投资人赎回现金的需要,对冲基金不得不大量在市场上抛售证券套现。这种集中赎回导致的集中抛售套现行为有可能演化为系统风险。
就对冲基金行业而言,其行业流动性风险取决于平均封闭期长短、赎回频度、赎回预约提前量和持有资产的流动性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也和市场风险、融资比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某一环节的局部问题如果被不断放大和蔓延就很容易导致系统风险。
第三宗:对贷款人违约
对冲基金业务的运作需要借助于主要经纪商和相关授信机构来完成。例如:主要经纪商为对冲基金提供了融资、融券和信用保证等授信服务,并且对冲基金在柜台市场系统的报价、交易都要依靠经纪商。这样,对冲基金的自身危机就有可能通过上述两个机构传递到金融市场。
当前,主经纪商业务已经出现高度集中的态势。以欧洲市场为例,最大的两家投资银行摩根斯丹利和高盛占有高达40%的市场份额。对于众多投资银行来说,对冲基金主经纪商业务已经成为其争夺的重点业务。在有些投资银行中,来自对冲基金的收入已经达到其全部佣金收入的30%。激烈的对冲基金客户争夺,使得对冲基金在选择主要经纪商时处于优势地位。投资银行为了获得对冲基金的经纪业务,不得不放松对对冲基金的授信条件,对冲基金无论在日常业务还是在突发需要时,都比以前更容易从经纪商获得信用支持。这虽然方便了对冲基金的业务操作,但是加大了对冲基金对市场的影响力。一旦对冲基金发生流动性问题,经纪商就容易受影响。
第四宗:对交易对手违约
对冲基金发生流动性危机时,除了主经纪商等授信机构会受到影响之外,对冲基金的交易对手同样也会受到影响。在欧美市场,柜台交易是主要的交易方式之一,许多期权、证券回购、掉期交易和远期合约都是通过柜台交易方式完成的。交易发生时,交易方只需要支付少许履约保证金,待交易合约到期实施交割时才支付全部交易款项。这种情况下,一旦参与交易的对冲基金一方出现支付困难,与对冲基金进行交易的另一方必定受到损失。
(作者:陈舜 来源:银率网)